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7979|回复: 0

[转载] "数学传奇"丘成桐:《诗》明方向,《史记》教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 09: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
昨日,丘成桐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麓山论坛”学术年会的压轴嘉宾,在长沙和学子们畅谈“研求之乐”。   1111.jpg   他22岁获得博士学位,25岁成为斯坦福大学教授,27岁攻克几何学难题“卡拉比猜想”,并在1982年(33岁)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菲尔兹奖也被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刘克峰曾称赞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人的数学神话,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他——就是丘成桐。   初见丘成桐,你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邻家老人,而且普通话也说得不太标准。但一经接触,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造诣,以及这位当代数学大师以大刀阔斧般气魄,革新微分几何学和直面国内学术界一些陋习的勇气,将令你彻底倾心不已。   昨日下午,丘成桐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麓山论坛”学术年会的压轴嘉宾,在长沙和学子们畅谈“研求之乐”。并为这次师大学子之约题词:岳麓书传,百代贤儒仰朱张;楚南人杰,千年王业出湘潭。   偏爱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   “年少时我并不喜欢读书。”丘成桐“研求之美”的讲座从年少时求学讲起。   少年得志的数学天才,这是一般人眼中所认为的丘成桐,但事实恰恰相反。   小时候的丘成桐很顽皮,那时他对数学的兴趣,也远远不及对历史和古代文学的喜爱。丘成桐的父亲小时候要求儿子背诵古文诗词,如果成绩不理想,还会“打掌心 ”。父亲离世那年,丘成桐14岁。为了缓解悲伤,他读起了《红楼梦》,觉得里面有很多感情相通,而之前他更喜欢看《三国演义》。   丘成桐喜欢将数学与文学进行比较。他强调的一点是,良好的文学修养,对培养做学问的气质很重要。解除名利的束缚,使欣赏大自然的直觉毫无拘束地表露出来,是数学家养气最重要的一步。   “我本人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从《诗经》我看到比兴方法对找寻数学方向的重要性;吟诵《楚辞》激励起我对数学的热情,向大自然追寻真与美的感受。”   “而读历史让我学会在关键时候做抉择。”他引用《史记》中刘邦虽屡败但仍坚守中原终成大业,阐明自己为什么当初选择斯坦福大学,尽管当初那里并没有很好的数学科研条件,但这是一所很好的大学。   从未放弃对至真至美的追求   “奋斗的过程就像智者垂钓,看到学问的成长是最有意思的。”丘成桐说,“我研究数学的目标不是拿奖,也不是成名成家。对真与美无条件的追求,是我一生做学问的座右铭。”他引用陶渊明的诗“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自己的志趣。   在丘成桐的眼里,数学很美。数学之美在于简约严谨,应用一些简单数学定理把大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丘成桐认为,数学美感的获得,常常以数学家经年累月的苦思、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在经历一次次失败与错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可能在冲凉或刷牙时,突然间茅塞顿开了。   丘成桐说,数学家追求一个好的命题,如同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慕,朝思暮想。做学问的路很长,会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假如没有热忱,就没有办法继续。很多有终身教职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工作,经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是求真的精神,刺激着他们不肯放松。   寻找下一个华人数学天才   这样一位在公众视野中似乎不问世事的学术大师,却在2005年掀起了一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风波。当时他直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对中国其他大学的打压令人灰心”。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所谓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更是让人吃惊。   在昨日演讲中,他又提及国内很多的名教授,著作等身却不见得有多少能传世。“一生所作,不见得比写几篇有点内容的短文章实在。”   2007 年,丘成桐参照美国中学生数学奖“西屋奖”设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旨在通过竞赛的方式鼓励中学生、特别是大陆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创造性,并从中培养和挖掘年轻的数学“小天才”。该奖不久前刚刚进行了第二次颁奖。他说要尽责任提拔中国国内最有才华的数学人。   [人物简介]   丘成桐,1949年生人,原籍广东,后迁居香港,少年丧父。17岁入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在这里因缘际会遇到了来访的“华人数学家第一人”——陈省身先生。1997年获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此外他还是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的终身教授,现任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意大利科学院外籍院士。   [名词解释]   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J.C.菲尔兹(Fields)的姓氏命名的。菲尔兹奖是最著名的世界性数学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也有人将菲尔兹奖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第一次菲尔兹奖颁发于1936年,而后每4年一次。菲尔兹奖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奖励年轻人,只授予40岁以下的数学家,即授予那些能对未来数学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人。1936年至今,获菲尔兹奖的只有40多人。   [对话丘成桐]   很多学生学奥数完全是为了考试   记者:您对长沙和湖南的印象如何?   丘成桐:这是我第一次来湖南长沙,但我知道这里出了很多的科学家、思想家和将军。我读了贾谊很多的文章,很喜爱。这里还有有名的岳麓书院,一个能开风气之先的地方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记者:您在西方学习工作40年,您认为中国和美国教育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丘成桐:美国很多的学生都无所畏惧,可以说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有无比的勇气去做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而中国很多的学生必须去满足考试的需要。   记者:在中国,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学奥数,但社会对奥数有很多的诟病,你创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数学大奖,是否是努力改变“奥赛”式中国数学教育方式的一次大胆尝试?   丘成桐:很多的学生学奥数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考试,对能否获奖太看重了,学生的思维被考试绑得死死的,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创新能力。承前启后是一名数学家的天职,我也不例外。   记者:最近国内对中学的文理分科问题炒得很热,不知道您是怎样看待的?   丘成桐:我一直主张文科的学生要学点理科的知识,理科的学生也不可偏废。 转自:http://www.mathrs.net/news.php?id=1183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数学研发网 ( 苏ICP备07505100号 )

GMT+8, 2024-11-1 08:59 , Processed in 0.0297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