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学那学习题目,从昨晚到现在我就一直想得是楼主的第一个问题。我也觉得现在的教学思路不好。
我觉得小孩对数学的认知,首先是计数,根据生活中的观察,理解了一个、两个、三个。。。这些表示的意义,再通过放一起,拿走,分,合这些概念理解了+、-、=的概念,这些对小孩来说是比较容易理解掌握的。
然后是对方程的认知,但是我们的教育并没有突出这种认知,反而是掩盖了,而是强调了数的计算这种技巧,而把方程这种思维当做一种好像很难,还没到时候掌握的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有10元钱,超市买玩具花了5元,我还剩多少钱。教学就是说10-5=5,把这个等式的原理弱化到口头的讲解中。
我觉得更应该把这个等式的过程强化到纸面上,是自然而然的逻辑用语文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剩下的钱=我有的钱-我买玩具花的钱,这就是一个方程,
而且是自然的语言,孩子也能理解,所以小孩子是理解方程的,只是没人告诉他这是方程,甚至刻意忽视这个过程,而让小孩迷失在计算结果的反复中,
而且这种方法可以自然的让他们以后更容易明白x+y=3这种方程的意义,还是刚才那个例子,我剩下的钱=我有的钱-我买玩具花的钱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用长长的语言来写这个等式,有点麻烦,我们可以用学过的简单的英文字母来做标记,“我剩下的钱”用x来代表,“我有的钱”用y来代表,“我买玩具花的钱”用z来代表,
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单的写成x=y-z。
我认为,人对数学的感知,是源于对具体事物的抽象为数学语言的过程,而这个数学语言就是方程,之后才是解方程。
明明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非要搞算术,恶心人 确实是这样 很多人喜欢把数学工具化。既然是工具,就必然有很多使用上的技巧...
丘成桐在一次公开场合回答一群小学生的提问时坦率地说:“这个我不懂...”
是的,他不懂!他的研究方向不是这个。 明明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非要搞算术,恶心人
这就是小学阶段的硬伤。小学生风都摸不着。老师也只能教“把鸡加两只脚”来解题。或者“把兔子砍两只脚”来解题。 數學高手能運用概率學,製作圍棋AI,但不意味著他的圍棋水平很高,更不意味著他的智力會比職業棋手高。
因為職業圍棋棋手,長期訓練腦力,而數學更多是方法的學習和應用,雖然也需要智力,但強度沒有那麼高。
古代的數學,更像是為了鍛煉人的腦力。所以有人說為何中國古代沒發展代數,古代數學跟圍棋一樣,跟武術一樣,是一種腦力功夫,這就是數學的大道。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