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数学家Ngo Bao Chau证明的一个基本引理被《时代》杂志列为2009年度十大科学发现
“基本引理”被证明1979年,加拿大裔美国数学家朗兰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革命性构想,将数学中的两大分支——数论和群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为世人所知的“朗兰兹纲领”。朗兰兹知道证明支撑自己构想的假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证明所有这些首先需要一个垫脚石,它被称作“基本引理”。这项任务的难度大大超出朗兰兹的预计,实际上人类历时30年才最终得以完成。越南数学家吴宝珠在过去数年中用独创性的公式证明了“基本引理”,这一证法的正确性终于在今年获得认可。这让全世界的数学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在过去30年中,数学家在这一领域的工作都是在“基本引理”是正确的并且终将有一天得到证实的基础上进行的。高等研究院数论学家萨纳克这样形容该成果:“就好比人们在河对岸工作,等着有人能架好这座桥梁。突然之间桥梁架好了,每个人的工作都有了意义。”
附:
美《时代》周刊盘点2009年度十大科技发现
中国日报网消息:美国《时代》周刊12月8日盘点了2009年人类在科技领域的十个重大发现。全文如下:
人类最早祖先“阿尔迪”
***人类最早祖先“阿尔迪”
身高4英尺(约合1.21米)的“阿尔迪”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原始人。她生活在440万年前,直到1992年被发现。经过17年的探寻和研究,科学家将埃塞俄比亚出土的100多块碎片拼接起来,并成功复原了她的骨骼模型。今年10月,科学家公布了这一成果。令人吃惊的是,作为人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阿尔迪”却与黑猩猩大不相同。此外,尽管生活在森林中但却能够直立行走的事实,推翻了此前有关空旷草原地形对于人类两足发展至关重要的理论。
人类表观基因组被破译
***人类表观基因组被破译
随着10年前人类基因组被破译,一项被称为“表观遗传学”的新研究领域应运而生。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基因会因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而这一变化又会被遗传给下一代。比如,人们在年轻的时候吸烟,可能增加子孙后代患癌的风险。今年10月份,美国加州沙克生物研究院植物生物学教授艾克完成第一幅详细的“人类表观基因组图谱”。通过对比健康细胞与患病细胞的表观基因,科学家们就能够找出导致癌症或者其他疾病的表观基因。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遗传学家更好地了解先天与后天疾病的区别。
基因疗法治愈色盲
***基因疗法治愈色盲
9月份的一项科学发现表明,人类的重大变革性突破确实能够将科幻小说转变成现实。美国一个眼科专家小组把能够产生辨别颜色的蛋白质的基因注射到两只色盲猴子的眼球里,从而使它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红色和绿色。这项研究无疑让那些色盲及其他人类视觉疾病的患者看到了希望。
机器人做实验
***机器人做实验
从酵母细胞中分辨出12种基因的不同作用,这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项不简单的科学发现,何况完成这个工作的竟是一个机器人。4月份,英国亚伯里斯威斯大学研制的机器人“亚当”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依靠人类智能而自主做出新的科学发现的机器人。尽管机器人已经被人类大规模应用,但“亚当”与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没有人类的介入它也能完成工作。其发明者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几乎具有无限的科学潜能,说不定哪一天电脑也能发现像爱因斯坦相对论那样的真理呢。
陆地养殖金枪鱼
***陆地养殖金枪鱼
3月份,澳大利亚槽养的“南方蓝鳍金枪鱼”开始大量产卵,而且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月之久。澳大利亚“清洁海洋”公司首先提出并尝试了上述方法,其创始人斯特尔表示:“人们说这是不可能的,但现在我们做到了。”由于这种金枪鱼肉质鲜美,人类从未停止对它的捕杀。科学家称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该鱼种的数量骤减了90%之多。此前曾有人掌握了在海底养殖“太平洋蓝鳍金枪鱼”的方法,但陆地养殖“南方蓝鳍金枪鱼”尚属首次。
月球上有水
***月球上有水
11月份,科学家们终于肯定地表示,月球上有水,而且数量可观。10月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一个直径100英尺的坑,并在产生的碎片中测量到25加仑以水蒸气和冰的形式存在的水。一些科学家推测,月球两极的陨石坑中可能有足够的水源以支持人类宇航员未来的太空殖民。NASA表示,第一要务是确定这些水的来源和总量。这项发现对普通公众产生的影响更为广泛而直接,它让我们对这个近年来被忽视的邻居重燃激情。
“基本引理”被证明
***“基本引理”被证明
1979年,加拿大裔美国数学家朗兰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革命性构想,将数学中的两大分支——数论和群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了为世人所知的“朗兰兹纲领”。朗兰兹知道证明支撑自己构想的假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证明所有这些首先需要一个垫脚石,它被称作“基本引理”。这项任务的难度大大超出朗兰兹的预计,实际上人类历时30年才最终得以完成。越南数学家吴宝珠在过去数年中用独创性的公式证明了“基本引理”,这一证法的正确性终于在今年获得认可。这让全世界的数学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在过去30年中,数学家在这一领域的工作都是在“基本引理”是正确的并且终将有一天得到证实的基础上进行的。高等研究院数论学家萨纳克这样形容该成果:“就好比人们在河对岸工作,等着有人能架好这座桥梁。突然之间桥梁架好了,每个人的工作都有了意义。”
隔空传物
***隔空传物
当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联合量子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成功在相距1米的原子之间进行了数据传输之后,电影《星际迷航》中的远距离传物又离我们近了一步。这一突破树立了“量子信息处理”领域的里程碑。虽然对实现人体瞬间移动没有太大帮助,但对制造超安全、超快计算机却有着重大意义。
强子对撞机“复活”
***强子对撞机“复活”
11月20日,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重新启动,并实现了第一束质子流贯穿整个对撞机。仅仅10天后,它便创造了质子加速的新世界纪录。对撞机将两束质子流加速到了1.18万亿电子伏特的能级,打破了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加速器2001年创下的0.98万亿电子伏特的纪录,这使得大型强子对撞机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机器”。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位于日内瓦附近瑞士和法国交界地区的地下深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它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设计,来自包括中国在内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建设。去年9月1日,对撞机正式启动,随后因氦泄漏而被迫停止运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用了一年多时间进行修理和加固,以避免发生同样事故。
发现新“星”
***发现新“星”
12月份,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宣称,他们发现一个类行星天体环绕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这颗恒星位于距离地球大约50光年的位置,而类行星的体积相当于木星的10到40倍。借助设在美国夏威夷的“昴宿星团”望远镜,科学家得到了恒星和行星的直观图像。这是科学家们第一次捕捉到与太阳大小、温度都相似的恒星。而最令人惊奇的是,这颗代号为“GJ758B”的类行星的位置,与恒星的距离类似于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而此前科学家认为这个位置不可能存在大行星。
转自:http://www.mathrs.net/news.php?id=117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