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中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1fade0100afxz.html从过去流行的笑话中来看,有这么10句堪称经典,令人捧腹——
一、“胜败都是中国人赢”曾有一道考外国学生的选择题是这样:“大连实德队经过90分钟激战大胜北京现代队,获得冠军。”问,下面哪句话与文意最吻合?A 北京现代队大胜大连实德队、B北京现代队大败大连实德队、C大连实德队大败北京现代队。虽然正确的是C,考前模拟测验反复强调,结果考场上许多考生还是选B。
这题目源于一则真实的故事:1983年,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小组赛上相遇, 赛后中国报纸上出现了“中国队大胜美国队”的标题。过了几天,决赛里中国和美国队又碰头,争夺冠军, 中国报纸的标题换成了“中国队大败美国队”一名名叫Christr 的美国留学生看了报纸后很高兴,认为美国队赢了,在中国同学中称赞自己的国家队,结果弄出了大笑话。据说,直到毕业离开中国,Christr见谁都愤愤不平地称,中国人太奇怪了,胜败都是中国人赢, 那还比赛什么呢?或许在北京奥运会上,不少外国朋友又要为此迷惑不解了。
二、“亲爱的姑妈”在汉语中,“娘”与“妈”一样,都是指母亲。有一初到中国学汉语的英国留学生,在校园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国女生。于是他给她写求爱信,但一时忘“娘”怎么写了,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亲爱的姑妈······”
图:洋笑星大山的汉语说得相当地道
三、“一起上床吧” “上”与“起”有时意思相同,但如果分别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如“上床”与“起床”便是两回事情,而“上床”还有一起做爱那层意思。一美国女孩与临时教她汉语的中国男邻居一起应邀参加朋友PARTY,因时间太晚,又喝多了,便留宿下来。临休息前,美国女孩给中国男邻居递了一张纸条——“我们一起上床吧!”她的本意是明天一道起床离开,却害得中国男邻居胡思乱想半宿。
四、“戴安全套”帽子是套在头上的,有时外国朋友便会弄混。有一中国老师讲过一个发生在他教授的在京外国留学生身上的故事——这名留学生告诉老师,他常骑摩托车外出。老师提醒他北京车太多,要小心。他接了一句,“没关系,我会戴安全套的。”
五、“你我都不是东西”这则笑话南师大汉语专业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讲过——一位自称为汉语专家的美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在谈到准确理解“东西”的词义时,他作如下的表述:汉语中,“东西”并不仅仅表示方向,更多的时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电视机、眼镜,都可以称为东西,但如果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能这样表示——比如,你我都不是东西!”
六、“方便时候不能来”一次,几位中国同学邀请刚来华学汉语的外国男生吃饭,中间,一名中国同学出去“方便一下”。外国学生不懂其意,大家告知这是去厕所排泄。这名学生记住了,有一天,一名女生希望在他方便的时候拜访他,这位留学生立即摆手,“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但就是我方便的时候不能来。”还把服务行业常见语“为顾客提供方便”,理解为向顾客提供上厕所服务,一时成为笑谈。
因为对“便”字一知半解,还弄出过另一则笑话——中国人请客普遍客气,明明很丰盛的酒席,对客人也称是“便饭”。有一次,一名外国客人看到中国主人准备了如此便饭,竖起了大拇指,赞美道——“这是一顿大便饭!”此言一出,全桌的中国人顿时没有了味口。
七、“中国农民越来越贵了” 此事发生在上世八十年代后期,有一名美国学生分不清“富”和“贵”的区别,在造句时写道:“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越来越贵了。”
八、“哪里哪里”“哪里”连起说就是自谦,这是一般中国人都知道的,也常用。但初通汉语的外国人W先生不理解。一次W先生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他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漂亮。一旁的新郎立即代表新娘表示感谢,“哪里哪里”。W先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以为未说到地方,便用生硬的中国话再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
九、“含笑九泉”上汉语课时,老师想了解一下近期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便问,“你们能说出一句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很开心很高兴的样子吗?”台下很快出现了“开怀大笑”、“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等答案。老师接着又说,“这个成语里最好含有数字,比如一、二、三、四……”有一位留学生反应很快——“含笑九泉”。
十、“你,牛逼!”这是一个旅美华人讲过的故事:2005年的圣诞节,晚上去一个中国朋友家吃饭,都是中国人,虽过洋节但吃的还是中国饺子。一同吃饭的还有一个美国女孩。饭后她要先走,我送她到家口,由于是我包的饺子,我就客气性地问了一句,今天晚上你吃得还好吧?她自然是对我的手艺大加夸奖了一番,就在她转身要走时,她好像称赞的还不够,又冲我伸出大拇指——“你,牛逼!” :lol
笑死了 经典:) 原帖由 zed 于 2008-8-7 08:59 发表 http://bbs.emath.ac.cn/images/common/back.gif
...
于是他给她写求爱信,但一时忘“娘”怎么写了,便自作聪明,以“妈”代“娘——“亲爱的姑妈······”
看到这句,笑死了:lol ;P 语言这个东西最奇怪,不像数学,理化,计算机,不能按照一个确定的规则或公式去解释,有很多特例不符合规则(语法规则),也有许多单词好多歧义,但因为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也不好把不符合规则的东西改过来。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书,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两个:
:tip: “晒太阳”——其实,是“太阳晒”我们;
:tip: “这是个很普遍现象”——若去掉“很”字,语意反而显得更“普遍”了。 应该属于汉语的语言演化
好多东西的来源都缺失了
好多普遍语法仅剩下了特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