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查看: 47991|回复: 7

[讨论] 代数数是否可以相互表示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 09: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欢迎注册

×
整系数方程的根都是代数数. 比如对于三次方程$f(x)=x^3+x+1=0$的一个根$\alpha$ 那么先行组合$a\alpha^2+b\alpha+c$,其中a,b,c为有理数构成了有理数域Q的一个扩充域Q[f]. 如果我们考虑变量$\beta=\alpha^2$,那么 $\beta=\alpha^2$ $\beta^2=-\alpha^2-\alpha$ $\beta^3=\alpha^2+2\alpha+1$ 所以我们得到$\beta$满足方程$g(x)=x^3+2x^2+x-1=0$ 于是我们可以知道域Q[f]和域Q[g]是完全相等的. 或者换句话说,多项式g的解都在Q[f]上,或者说g可以在Q[f]上完全因子分解. 而我的问题就是给定两个不可约整系数多项式f,g,如果通过计算机判断g是否在Q[f]上可约 特别的,当f,g都是3次或4次多项式时,是否有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09-6-1 17: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mathe是学数论出身的(所述内容属代数数论)。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09-6-2 09: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 $g(x)=x^3+2x^2+x-1=0$ 吧? 设 $f(x)=\sum_{i=0}^nf_ix^i$, $g(x)=\sum_{i=0}^mg_ix^i$, $beta$ 是 $g(x)=0$ 的一个根。 如果 `g(x)` 在 `Q[f]`上 可约,则\[\beta=\sum_{i=0}^{n-1}{a_ix^i}\]这里 $a_i$ 是待定系数。 根据这个设定可以算出:\[\begin{align*}\beta^2&=\sum a_{2,i}x^i\\\beta^3&=\sum a_{3,i}x^i\\&\cdots\\\beta^m&=\sum a_{m,i}x^i\end{align*}(i=0,1,\cdots,n-1)\]其中$a_{j,i}$ 是 `a_0,a_1,\cdots,a_n` 的一个表达式\[a_{j,i}=\sum_{i=0}^n{k_{j,i}a_i}\]这里$k_{j,i}$ 是 $f_0$、$f_1$、…$f_n$ 的一个表达式 于是\[\begin{align*}g(\beta)&=\sum_{i=0}^mg_i\beta^i=(g_0,g_1,...,g_m)\cdot(1,\beta^1,...,\beta^m)\\&=(g_0,g_1,...,g_m)\begin{pmatrix}a_0&a_1&...&a_{n-1}\\a_{2,0}&a_{2,1}&...&a_{2,n-1}\\...&...&...&...\\a_{m,0}&a_{m,1}&...&a_{m,n-1}\end{pmatrix}\begin{pmatrix}1\\x^1\\...\\x^{n-1}\end{pmatrix}\end{align*}\]由 g 在 Q[f]上 可约,则\[(g_0,g_1,...,g_m)\begin{pmatrix}a_0&a_1&...&a_{n-1}\\a_{2,0}&a_{2,1}&...&a_{2,n-1}\\...&...&...&...\\a_{m,0}&a_{m,1}&...&a_{m,n-1}\end{pmatrix}=(f_0,f_1,...,f_n)\]有解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楼主| 发表于 2009-6-2 09: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a_{j,i}$不是$a_i$的线性组合,而是高次多项式. 所以最终的表达式会变成一个高次方程. 也就是你将判断g是否可约的问题转化为另外一个次数更高的多变量方程的求解问题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09-6-2 17: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mathe不是学数论出身的,就好像我也不是一样,赫赫。 问题的确是代数数论范围的,大家捉摸捉摸,真的是很好玩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Henri Cohen的A Course in Computational Algebraic Number Theory(GTM)中有详细的论述,在其中叫做子域问题(Subfield Problem)。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它的影印本被“牛人”翻译为《计算代数数值论教程》,阿门. 一次同事问我在看什么说,答曰看数值计算的问题,所以说“牛人”不光传播了知识,还帮助我避免提到“数论”这个尴尬的词。感谢呀! 好了,言归正传。 先重述一遍mathe的问题,呵呵。 设K=Q(`a`),L=Q(`b`)都是3次域,`a`和`b`分别是`f(x)=x^3+x+1`和`g(x)=x^3+2x^2+x-1`的根,`f`和`g`的系数都是整数。 问题是:K是否同构于L的某个子域? 更直白一点,`a`的某个共轭是否在L中? 更更直白一点,`a`本身能不能用1和`b`通过加减乘除凑出来? 下面介绍一种方法,可以将多项式g(x)在K中完全因式分解,从而解决上面的问题。 这种方法基于下面的4个事实。 【事实1】对于某个多项式`\color{Black}{g(x)}`,设`g`的系数在K中。定义操作`s`,叫做KC中的嵌入,就是对于在K中的某个数,取其在C中的共轭。那么`s(g)`的操作,就是把`g`的系数都取共轭。举例说明一下: 例1:假设K和`g`如前,因K是3次的,所以`s`操作结果有3个。因为`g`的系数都是有理数,有理数在K中的共轭都是本身,所以三个操作结果都是`g`本身。 例2:设`a_1、a_2、a_3`是`f`的3个根,`g(x)=(x-a_1)^3+2(x-a_1)^2+(x-a_1)-1`,那么`s`的3个结果就是:\[\begin{align*}g_1&=g\\g_2&=(x-a_2)^3+2(x-a_2)^2+(x-a_2)-1\\g_3&=(x-a_3)^3+2(x-a_3)^2+(x-a_3)-1\end{align*}\] 记`s(g)=\{g_1,g_2,g_3\}` 例3:如果`g(x)=a_1x^2+a_2`呢?这就要看`a_2`能不能被`a_1`表示出来,如果不能,那么`g`的系数不在K中,是不满足题目假设的。 说完了嵌入,我们把所有的嵌入乘起来,定义`N(g)`是`g`所有嵌入的乘积所得到的多项式。 我们的第一个事实是:`N(g)`的系数总是有理数。 借用例2,`N(g)=g_1g_2g_3`,展开式为\[x^9+6x^8+18x^7+34x^6+45x^5+56x^4+93x^3+106x^2+56x+8\] 系数都是有理数吧。这个事实是容易证明的。 【事实2】如果某个多项式`g`在K中不可约,那么`N(g)`一定是某个在Q中不可约多项式的幂。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4:`g=x+a_1`在K中不可约,所以`N(g)=x^3+x-1`在Q中不可约。 例5:`g=x^3+2x^2+x-1`时,`N(g)=(x^3+2x^2+x-1)^3`,是在Q中不可约多项式的3次幂。 赫赫,当然啥也说明不了,不能说明多项式`g`在K中不可约,因为没人说逆命题也成立。 例6:借用例2中的`g=(x-a_1)^3+2(x-a_1)^2+(x-a_1)-1`\[\begin{align*}N(g)&=x^9+6x^8+18x^7+34x^6+45x^5+56x^4+93x^3+106x^2+56x+8\\&=(x^3+2x^2+5x+1)(x^6+4x^5+5x^4+3x^3+10x^2+16x+8)\end{align*}\]说明`g`在K中是可约的,也说明`g(x+a_1)=x^3+2x^2+x-1`在K中也是可约的。看,已经有点思路了吧,而这个思路可行么,就要往下看了。 【事实3】如果某个多项式`g`在K中没有平方因子(就是没有重根啦),那么只有有限个有理数`k`,使得`N(g(x-ka))`含有平方或更高次因子(即有重根)。 【事实4】假设某个`g`(系数在K中)和`N(g)`(系数在Q中)都没有平方因子,假设`N(g)`在Q中分解成为`n`个不可约多项式`N_1,\cdots,N_n`,那么,`\gcd(g,N_i)`就是`g`在K中的`n`个不可约因子。 下面描述一下算法,设K=Q(`a`),算法输入为首1有理系数多项式`f`(`a`是`f`的根),非零多项式`g`(系数在K中),算法输出`g`在K中的完全因式分解。 (我们用例子同步演示一下,输入为:`f(x)=x^3+x+1,g(x)=x^3+2x^2+x-1`。) 第1步,让`g`没有重根。求`\gcd(g,g')`,然后让`g=g/\gcd(g,g')`。`\gcd`可以模仿求两个整数的公因子的方法。对于复杂情况,貌似最好的方法是Collins的Sub-Resultant GCD。我们这里就凑合过去吧,赫赫。 (我们例子`g`没有重根。) 第2步,求`N(g(x-a))`。就是将`f(a)`和`g(x-a)`中`a`约掉。用Resultant方法就可以了,可以计算Sylvester矩阵的特征值。 演示一下:\[f(a)=a^3+a+1,g(x-a)=-a^3+(3x+2)a^2+(-3x^2-4x-1)a+(x^3+2x^2+x-1)\] 它们的系数分别是: `\{1,0,1,1\}`和`\{-1,3x+2,-3x^2-4x-1,x^3+2x^2+x-1\}` 它的Sylvester矩阵就是6×6矩阵\[\begin{pmatrix}1&0&1&1&0&0\\0&1&0&1&1&0\\0&0&1&0&1&1\\-1&3x+2&-3x^2-4x-1&x^3+2x^2+x-1&0&0\\0&-1&3x+2&-3x^2-4x-1&x^3+2x^2+x-1&0\\0&0&-1&3x+2&-3x^2-4x-1&x^3+2x^2+x-1\end{pmatrix}\]真是啰嗦呀,赫赫。然后算它的行列式的值,就可以得到上面提到的\[N(g(x-a))=x^9+6x^8+18x^7+34x^6+45x^5+56x^4+93x^3+106x^2+56x+8\] 第3步,检查刚才算的`N`。我们不停的计算`N(g(x-ka))`,其中`k`为任意有理数,我们可以依次取1、2、3……,上面算的是`k=1`时的情况。我们不停的试,一直到`N(g(x-ka))`没有重根为止……赫赫,一般来讲算一两次`N`就符合条件了。 (一次中的。) 第4步,把`N`在Q中分解。假设我们已经会这个了,先将其在有限域Fp中分解是高效的方法。 (上面提到的,`N(g(x-a)=(x^3+2x^2+5x+1)(x^6+4x^5+5x^4+3x^3+10x^2+16x+8)`。) 第5步,分别求`\gcd(g(x+ka),N_i)`。这一步也是推荐用Sub-Resultant的方法,但是我们这里用简单的辗转相除,这里的运算是在K中进行的。 (繁琐的辗转相除开始,`f1=g(x+a)=x^3+(3a+2)x^2+(3a^2+4a+5)x+(2a^2+4a),f2=x^3+2x^2+5x+1。f3=f1%f2=(3a)x^2+(3a^3+4a+4)x+(2a^2+4a+1)`,将`f3`首项系数弄成1,即`f3=f3/(3a)=x^2+(-4/3a^2+a)x+(-1/3a^2+2/3a+1)`。然后`f4=f2%f3=(20/9a^2-16/9a+8/3)x+(-4/9a^2+4/9a-16/9)`,将`f4`首项弄成1,`f4=x+(-a^2)`。如此,就得到了`b=a^2`。大家试验一下,就会发现这一步的计算量是蛮大的,所以再次推荐Sub-Resultant。) 在这个算法中,因为答案和中间过程是整数,所以也可以先求出一定精度的`a`来(浮点的复数),然后直接运算,最后取整,这样的速度是更快的,但是误差超过1就不好了,所以要验证的。 上面的内容全部来自Cohen的书,他在书中还提到了另外的两种算法,并且都要优于上面的算法,赫赫。其中的第一种算法还涉及到了Cohen倍加推崇的LLL算法。(书中涉及的算法很广泛,比如一般数域筛GNFS、椭圆曲线ECM,所以给他夸一下是很不易的。赫赫。)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贡献 +3 收起 理由
mathe + 3 + 3 非常不错

查看全部评分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09-6-10 16: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看样子还需要多补充代数数论及计算数论的知识...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16-10-3 21:2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定理1.2(阿贝尔引理)  f(x)是系数在域P中且次数为素数p的不可约多项式,α为域P上另一个不可约多项式g(x)的一个根。如果f(x)在扩域P(α)成为可约,则p必定整除g(x)的次数。
证明  在讨论数域P(α)上的多项式φ(x)时,为明确起见我们把α从φ(x)的系数中分离出来①而把φ(x)记为φ(x,α),即把φ看作系数在P中的关于未知量x和α的一个二元多项式。
    现在,由条件f(x)在P(α)上可约,应该存在P上的二元多项式φ(x,α),ψ(x,α)使得
                                  f(x)=φ(x,α)ψ(x,α)。                           (2)
既然数域P包含有理数域Q,于是对每个有理数r,我们可令
    u(x)=f(r)-φ(r,x)ψ(r,x),
则u(x)显然是P上的多项式并且u(α)=0。这表明,u(x)和不可约多项式g(x)有公共根α。由阿贝尔不可约性定理知g(x)的每个根α1=α,α2,…,αq亦是u(x)的根,即u(αi)=0(i=1,2,…,q)。从另一个角度看,多项式f(x)-φ(x,αi)ψ(x,αi)当x取每个有理数r时均为零,就是说,它有无限多个根,这只能是零多项式。于是,有下述q个恒等式:
f(x)=φ(x,α1)ψ(x,α1),
f(x)=φ(x,α2)ψ(x,α2),

f(x)=φ(x,αq)ψ(x,αq)。
现在,把上述q个恒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乘得到                    
f(x)q=Ф(x)•Ψ(x),
其中Ф(x)及Ψ(x)分别为q个多项式φ(x,α1),φ(x,α2),…及ψ(x,α1),ψ(x,α2),…的乘积。
注意到Ф(x)是多项式g(x)的全部根α1,α2,…,αq的对称函数,根据对称多项式的基本定理,Ф(x)可以表示为g(x)诸系数的多项式,因此Ф(x)是P[x]中的多项式。由于同样的原因,Ψ(x)也是P[x]中的多项式。
又多项式f(x)在P上不可约,所以Ф(x)和Ψ(x)都只能是f(x)的方幂(当然可能相差一个常数系数)。令
Ф(x)=f(x)u,Ψ(x)=f(x)v,
其中u+v=q。今设φ(x,α)与ψ(x,α)关于x次数分别为m与n。比较左边和右边的次数可得
mq=up,nq=vp。
又因为m与n均小于素数p,由此可知p为q的因子。至此就完成了阿贝尔引理的证明。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16-10-4 17: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用latex编辑一下就更好了,文本排版看上去眼睛痛。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数学研发网 ( 苏ICP备07505100号 )

GMT+8, 2025-1-23 03:28 , Processed in 0.0246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