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楼主: ejsoon

[提问] 包含24個正方形和24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方形对称图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5 17: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 发表于 2024-8-4 22:08
修正了前面数三角形中漏了一个方向的问题。但是奇怪好像最终结果都没有那个方向的三角形。
这次总共380个 ...

下载下来清点了一下,完全符合16线图案要求的共65个,比我预计的约50个要多不少。
其中81#各备方图产生的图案数如下表
井字格搭配
九宫格AB(b=3a)
九宫格#C
中轴组合成
AB+BC
图1.1 b=3a
12个
图1.2 c=3b
8个
图1.3* c±a=2b
7+10个
AB+AC
图2.1 b=3a
12个
图2.2 c=3a
9个
图2.3 c-b=2a
7个
我原本预计上面的每个备方图能产生6~8个解。

感觉这65个里面不都是最小网格解。以备方图1.1为例,程序计算出来12个解,那么跟82#的区间划分应该是不同的。

点评

另外每个产生的图里面已经将变量之间约束关系给出了(除了一些额外需要的不等于关系没有给出)。可以手工挑几个验证一下看看是不是正确  发表于 2024-8-6 17:59
另外应该已经时最小网格图了,程序会搜索最小的c  发表于 2024-8-6 17:57
102#的看得不是很明白  发表于 2024-8-6 17:56
@gxqcn @mathe 99#的猜想已经在102#证明。  发表于 2024-8-6 17:25
如果仅考虑纵横相交情况,每个方向都是22条碎线段。每条斜线和一个横线相交都会增加一个碎线段。所以只要检查每条斜线是否相交两条横线即可  发表于 2024-8-6 17:23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24-8-6 19: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102#的证明的解释

102#的证明主要是基于80#所揭示的16线图案的构图特征,特别是81#的B类备方图。

一、B类

1、备方图的构造
B类包括 □□□◇ 4个中心方,分别记作□A, □B, □C, ◇D.  备方图包括其中的□A, □B, □C.
按80#的结果,备方图都是1□与其它2□构成井字格,不妨记作□B分别与□A, □C构成井字格。
于是备方图上□A, □B, □C之间的相交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B类备方图的中心正方形一条边上的交点数
□一条边上
的交点数
□A □B □C交点数合计
    □A   2  2  0      4
    □B  2  2  2      6
    □C  0  2  2      4

2、斜方的加入
按80#的结果,◇D与□B必相交,与□A, □C二选一相交,不妨假定选□A。
所以加上◇D后的相交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B类图案的中心正方形一条边上的交点数
一条边上
的交点数
□A □B □C ◇D交点数合计
    □A   2  2  0 2       6
    □B  2  2  2 2       8
    □C  0  2  2 0       4
    ◇D  2  2  0 2       6

点评

@mathe D必须与一个井字格相交,备方图恰含2个井字格,B为2个井字格所共,故D必与B相交。  发表于 2024-8-9 15:42
D必然和B相交,A,C二选一,这个有证明过程吗?感觉不严格  发表于 2024-8-7 08:02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24-8-6 20: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102#证明的解释(续)

二、C类

1、备方图的构造
C类包括 □□◇◇ 4个中心方,分别记作□A, □B, ◇C, ◇D. (102#为了省一个表格,记为□A, □D, ◇B, ◇C)。
C类备方图包括两部分:□A与□B构成井字格, ◇C与◇D构成井字格,其中有一个九宫格.
所以备方图上正交点如表3所示(暂时不考虑两个井字格的斜交点):
表3 C类备方图的中心正方形一条边上的正交点数
一条边上的
  正交点数
□A □B ◇C ◇D交点数合计
       □A   2  2  0 0       4
       □B  2  2  0 0       4
       ◇C  0  0  2 2       4
       ◇D  0  0  2 2       4

2、斜交的加入
按80#的结果,C类的⊿由□□之一与◇◇斜交,或者◇◇之一与□□斜交而得。不妨假定由◇C与□A, □B相交,
则加入斜交点后的所有交点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C类图案的中心正方形一条边上的交点数
一条边上
的交点数
□A □B ◇C ◇D交点数合计
    □A   2  2  2 0       6
    □B  2  2  2 0       6
    ◇C  2  2  2 2       8
    ◇D  0  0  2 2       4

三、D类  看作B类就行。

就是说,不管边长和交点顺序如何千变万化,相交关系都要按上述各表所示。这种相交关系都同,所以三角形数量才都是24.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24-8-6 20: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102#证明的解释(续)

楼上两帖中表格内的交点数之所以那么单一、确定,是因为102#中的一些事实和推论,以及80#结论的单一。
最有利的事实和推论包括
1、没有孤立正方形
2、没有三线共点
3、每条线段与一个正方形交于0点或者2点.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24-8-7 08: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B类包括 □□□◇ 4个中心方,分别记作□A, □B, □C, ◇D。
那么我们可以称它们的边所在线段分别为a线,b线,c线,d线(d线为斜线)。
同样我们有a行,b列等。此外为了区分左右,我们可以有+c列代表最右边外边框,-a行代表□A下边所在的行等。
另外所有B类连续构图中,都是a线或者b线两者之一没有达到□C,有缺口,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短线,对应有短行和短列。
对于◇D,我特别关心它左上边所在的线,我们可以称为主d线,而◇D最上面的顶点可以称为主D点。
于是B类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分为
i)斜边在d线的三角形。对于这一类,我们只需要数斜边为主d线的三角形,然后数目乘以4.
ii) 直角在◇D顶点,另外两个顶点关于某条垂直或水平对称轴对称的;对于这一类,我们只需要计数顶点在主D点,斜边为某一行的三角形,然后数目乘以4.
iii)直角在◇D顶点,另外两个顶点不关于图的对称轴对称的;对于这一类,我们只需要计数顶点在主D点,斜边为某一列的三角形,然后数目乘以4.
由于我们要求三角形总数为24,所以要求斜边为主d线和直角在主D点的等腰三角形数目之和正好是6.

性质1: 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每条d线和行的交点数目等于和列的交点数目。这个是基于对称性;比如根据左右对称,主d线和行的交点数目等于右上斜线和行的交点数目;而根据旋转对称,主d线和列的交点数目等于右上斜线和行的交点数目。由此得出主d线和行的交点数目等于主d线和列的交点数目。(但是由于还不能排除三点共线情况,我们暂时还是无法判断主d上和点的总数的奇偶性)。

假设主d线和k行相交,同样和k列相交,   那么
   主d线i)类三角形数目最多k*k个(每行每列和主d线都可能可以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主D点 ii)类三角形数目最多k个,最少k-1个。(当且仅当主d点正好在某一行时为k-1)
   主D点 iii)类三角形数目最多k个,最少0个。
于是我们得出$k*k+k+k\ge 6$,由此得出$k\ge 2$。
性质2: 也就是每条斜线至少和两行相交(同样至少和两列相交)。

我们再考虑主d线i)类三角形数目的下界,由于上界为k*k, 其中每多出一个三点共线(不可能四点共线,有对称性,斜线交点必须在坐标轴,而横纵线交点不在坐标轴),那么i)类三角形数目要减少一个。由于主d线和每一行的交点同时最多有某一列经过,这样的三点共线最多可以损失k个三角形。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由于短线的存在,比如如果主d线分别和c列,短行相交,那么它们三者之间无法形成三角形,也需要扣除。这仅仅在主d线会和c线相交的情况才可能出现。又有最多两个c列,两个短行,同样最多两个c行和两个短列,所以最多可以扣除8个。于是我们得出主d线i)类三角形数目不少于$k^2-k-8$
由此得出$k^2-k-8\le 6$,由此得出$k\le 3$.

而在k=3时,如果存在主d线和-c列相交的情况由对称性,它必然也和-c行相交,d线、-c行、-c列必然构成一个三角形。
而主d线和c列只会相交在延长线上,同样由对称性,这时必然和c行相较于延长线,同样d线、c行、c列必然构成一个三角形。
我们的目标是让主d线i)类三角形尽量少(不然很容易超标),比如下面的图
a.png
其d主线i)类三角形也有6个,加上主D点 ii)类三角形至少两个,必然会超标。
k=3的情形感觉还是比较复杂,虽然看上去就能感觉到不大可能。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24-8-7 15: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 发表于 2024-8-7 08:32
对于B类包括 □□□◇ 4个中心方,分别记作□A, □B, □C, ◇D。
那么我们可以称它们的边所在线段分别为a线 ...

如果所讨论的16线图符合下列要求:

1、由一个大正方形和它内部的图线组成;
2、一条图线指一条连续的整线段。(不连续不能算作一条)

那么,如图所示,主D线若跟 a, b, c 列、-a, -b, -c 行任一相交, 就是两个正方形的边充分延长相交的情况, 显然不能允许。
这个事实有几种等价的说法:
1、图1a、图1b、图2中外圈的8个交点不能存在。(不能充分延长,延长线就要收缩,外圈交点消失)
2、一条斜线不能与一个正方形的两条平行边相交。
3、一条斜线与一个正方形最多只能有 2 个交点。

引用这一事实,可以简化上面的推导过程。
1、排除了第iii)类三角形。
2、直接知道k≤3. 一共就6行6列,有一半不被允许。
□×◇.png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24-8-7 17: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99# 提出:

16 条整线段方案,在各个方向上(共 4 个方向),碎线段数一定是整线段数的 5 倍!

已得到证明。


现在反过来:

一个由 16 条整线段构成的上下左右对称图案,正方形恰好有 24 个;
若四个各方向上,碎线段数均为整线段数的 5 倍,且不存在三线共点,则等腰直角三角形数目必为 24!

如果成立,就不用费神去数三角形了。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03:22: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mathe
是否可以考慮,用前一個算法,先預置一個基底,再限定12方網格。這樣或許能算到24線。

下面是一些適合用於12方的基底:

242491.png
24247c.png
2424952.png
2424911.png

此外,至今未見過有用到以下基底的圖:

24244c.png

是否可以算出幾個這個基底的圖?或者證明這個基底不行?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发表于 2024-8-8 03:4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k=3的情形

可以结合关于B类备方图的结论来阐述,比较有利。
B类的备方图部分已经得到结论:必须正好是不多不少 2 个井字格配合。
所以a, b, c行与-a, -b, -c 列的 9 个交点实际只能存在7个, 见下表1所示。
表1 3行×3列的9个交点存在情况一览表(假定 0<a<b<c)
交点 -a列 -b列 -c列
a行 (-a, a),Y (-b, a),Y (-c, a),Y/N
b行 (-a, b),Y (-b, b),Y (-c, b),N/Y
c行 (-a, c),Y/N (-b, c),N/Y (-c, c) ,Y
表中标Y的,必须相交,标Y/N与N/Y的二选一,一交一不交。
这9个交点加上(0, a), (0, b), (0, c),  是主d线产生三线共点时可能穿过的点,这样的特殊主d线位置包括
y-x=2a, 2b, 2c, a+b, b+c, c+a, a, b, c 等9条直线。
这9条直线可能的重合情况见下 表2
表2 主d线产生三线共点的特殊位置发生重合的情况一览表
线号
1
2
3
4
5
6
7
8
9
线号
双线重合条件
(-c,c)
y-x=2c
(-b,b)
y-x=2b
(-a,a)
y-x=2a
(-b,c)
(-c,b)
y-x=b+c
(-c,a)
(-a,c)
y-x=c+a
(-b,a)
(-a,b)
y-x=a+b
(-c,0),
(0,c)
y-x=c
(-b,0)
(0,b)
y-x=b
(-a,0)
(0,a)
y-x=a
1
(-c,c)
y-x=2c

2
(-b,b)
y-x=2b

c+a=2b
2b=c
3
(-a,a)
y-x=2a

c=2a
b=2a
4
(-b,c),(-c,b)
y-x=b+c

5
(-c,a),(-a,c)
y-x=c+a
c+a=2b

6
(-b,a),(-a,b)
y-x=a+b

7
(-c,0),(0,c)
y-x=c
2b=c
2a=c

8
(-b,0),(0,b)
y-x=b
b=2a

9
(-a,0),(0,a)
y-x=a


三线重合条件
N
N
N
N
N
N
N
N
N
从表中可见最多两线重合(4种条件下会发生),没有三线重合的条件。当主d线处于这种两线重合位置时,有3处三线共点,所以会减少3个⊿。
表1中7点每点1个i)类⊿,加上主D点3个ii)类⊿,合计10个⊿。
最多减少3个⊿,还剩7个⊿,仍然超过6个。所以k=3不行。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04:00: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424sd455.png

第一個基底為大叉的圖。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数学研发网 ( 苏ICP备07505100号 )

GMT+8, 2024-9-18 17:03 , Processed in 0.0303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